詐欺|別再匯了啦!拆解詐騙陷阱的5大步驟+詐欺罪法律全解析|律師帶你識破詐騙

詐欺|別再匯了啦!拆解詐騙陷阱的5大步驟+詐欺罪法律全解析|律師帶你識破詐騙

Mar 21, 2025

小明是一位熱愛網購、總是搶限時折扣的年輕人。某天,他滑手機滑到一則「限量下殺 iPhone,只要 1,990 元再送原廠殼」的廣告,心中忍不住讚嘆:「這不是賺爛,是救經濟吧!」

賣家看起來人很好,還傳來「本店已通過電商平台認證」的截圖(雖然小明沒仔細看那截圖是不是 P 的)。於是,小明毫不猶豫地匯了訂金,結果對話消失、對方封鎖、商品沒來,小明這才驚覺:「我是不是被詐騙了啊?」

但問題來了── 被騙 ≠ 一定構成詐欺罪!

根據《中華民國刑法》第339條,詐欺罪並不是只看你有沒有損失,而是要看行為人是否蓄意用「詐術」讓你損失、自己得利。以下是構成詐欺罪的「五步陷阱」:

  1. 不法意圖:
    • 行為人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「騙」,目的是為了拿走你的財產,不是開玩笑、不是失誤。
  2. 故意為之:
    • 不是「不小心騙到」,而是明知道這樣會害你損失,還是故意去做。
  3. 實施詐術:
    • 包含說謊、傳遞虛假資訊,或故意隱瞞真相。像「限量促銷」其實根本沒商品、保證獲利投資、冒充官方機構等等。
  4. 被害人處分財產:
    • 你是因為相信對方的說詞才交出財產,如果你原本就打算送他手機,那還真不能算詐欺。
  5. 行為人取得利益:
    • 對方真的從你這邊拿到好處,例如錢、物、權利等。

🧠 法律小提醒:這5個要件缺一不可!就算你覺得對方很可疑,但只要法律要件沒達成,就可能無法成立詐欺罪。

詐欺罪依照行為嚴重程度不同,有下列幾種可能的刑責:

詐欺類型  依據法條    可能刑責
普通詐欺罪刑法第339條5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/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
加重詐欺罪(多人共犯、冒用政府名義等)刑法第339-4條1年以上、7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

📌 特別注意:詐欺罪是非告訴乃論之罪,也就是說,即使你事後不想告了,檢察官也可以主動繼續偵辦。

近年來,有詐騙集團與不肖地政士聯手,誘導民眾抵押名下房產,從中牟利。若地政士協助填寫不實資料,可能構成《刑法》第214條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」。

⚠️ 買房賣地、借貸抵押也可能是詐騙溫床,民眾不可不慎!

回到我們的小明──他因為「相信」廣告就匯款,對方故意詐騙得利,這個情況就很可能構成詐欺罪。

但不是所有被騙的情況都能成立犯罪,例如你誤會對方意思,或是出於好意匯款,法律上未必會成立要件。你以為是詐騙,法律說「可能只是誤會」的情況,可不少!

📌 所以,如果你懷疑自己被詐騙了,第一步不是吶喊正義感爆棚,而是找律師!

👨‍⚖️ 請找專業律師陪你避雷,才不會讓法庭變「翻車現場」

証信法律事務所擁有處理各類詐欺案件的經驗,不論是網購詐騙、投資詐騙還是房產糾紛,我們都能協助您釐清構成要件、蒐集證據、擬定提告策略,讓你不再孤軍奮戰。

📞 有疑問,找律師,比再匯一筆安全多了。讓我們一起幫你穩住法律立場,討回公道。

>>> 立即開啟法律諮詢服務

如果你對詐欺相關文章有興趣,歡迎來看

撰文者

legalprofessional
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

聯繫我們

需要專業的免費法律諮詢嗎?
我們的律師團隊隨時為您服務!
立即與我們取得聯繫!
讓我們為您解答疑惑~